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收起左侧

红十字故事|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6 1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易名大清红十字会

1910年2月27日,任命“圣旨”颁布之日,也就是盛宣怀走马上任之时。
新官上任三把火。盛宣怀上任后立即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把中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帝国红十字会”(一般称“大清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响当当的名字,上上下下都很认可,可是盛宣怀偏偏要改名“大清”红十字会。盛宣怀“易名”无非是向清王朝表示忠心,也与外交辞令“大清国”“大清帝国”的称谓合拍,至于改名引起的后果,他没想那么多。
3月13日,盛宣怀呈请礼部铸造“大清帝国红十字会”关防(大印);5月5日,盛宣怀委派山东补用直隶知州袁鉴专程赴京,等着领取关防。16 日,礼部将关防交给袁鉴送往上海盛宣怀处;6月5日,“大清帝国红十字会”关防正式启用。
中国红十字会一夜之间变成了大清红十字会。


6月7日,“大清帝国红十字会”关防启用两天后,盛宣怀便迫不及待地以“钦命红十字会会长、太子少保尚书衔、正任邮传部右堂”的名义向驻京各国公使、驻沪各国领事发出照会,说明中国红十字会的源流以及“钦命’的过程。
照会分别有:
大西洋国钦差驻京大臣;大英国钦差驻京大臣;大法国钦差驻京大臣;大俄国钦差驻京大臣;大美国钦差驻京大臣;大德国钦差驻京大臣;大日本国钦差驻京大臣;大比国钦差驻京大臣;……
大日本国驻沪总领事官;大比国驻沪总领事官;大奥国驻沪总领事官;大瑞典国驻沪总领事官;大挪威国驻沪总领事官;大丹麦国驻沪总领事官;大日斯巴尼亚国驻沪总领事官; ……
盛宣怀在“照会”中特别说明:大清红十字会与中国红十字会一脉相承;大清红十字会是官方机构、政府组织,具有全国统一性,作为国际性慈善机构,它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各国理应承认;他盛宣怀本人是“钦命”的会长,其正当性、权威性毋庸置疑。
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收到照会的驻京各国公使、驻沪各国领事,相应回复表示赞赏
如瑞典驻沪总领事巴格致盛宣怀函称: “贵国红十字会办有成效......敝总领事极为欢迎”;法国公使马士礼致盛宣怀函说:“我愿此会前途必能发达”。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马纳歌、意大利驻华公使、日本驻沪总领事等,也纷纷向这位“钦命”会长表示祝贺,表达了对红十字事业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这是外交礼仪,应该这样。
朝廷内外也是热情高涨,就连新晋军机大臣爱新觉罗·毓朗也对大清红十字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8月的一天,他专门会晤盛宣怀,表示准备将各国红十字会章程编印成书,以便吸纳王公贵族为会员。
在权贵们看来,大清红十字会是一个新设的官方机构,对内对外,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理应呵护、支持。
可是,改名引起中国红十字会的具体承办人沈敦和等人的强烈不满。
总会原来设于上海,现在被否定,要改设北京了。客观地说,总会设在京城更具有象征意义,毕竟是大清帝国的首都。各国红十字会的总会也是如此,设在首都便于协调。
但红十字会的发源地在上海,沈敦和等人苦心经营多年,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此变更,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基业,势将难以为继。而改名之后,红十字会成了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官办”机构,与一直以来的“官督民办”“官督民营”的运作模式大相径庭,这是沈敦和等所不能容忍的。
1911 年 10月 23 日,沈敦和在给吕海寰的一通电文中牢骚满腹,说:改名大清红十字会,那就得归陆军部领导,如果遇有战事,也只能随本国军队之后救伤,与不分敌我的红十字会“中立”性宗旨完全不同,上海方面决不认可。
不满也好,抗拒也罢,胳膊拧不过大腿,沈敦和无力扭转变局,只得以“不合作”的态度加以抵制,由此产生了所谓“京会”“沪会”的矛盾,“统一”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这对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盛宣怀的改名之举,实在是得不偿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5-8 05:01 , Processed in 1.1093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