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9|回复: 0
收起左侧

红十字故事|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6 1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人道行动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立即展开东北救援。
这时的清政府也从幕后走到台前,公开支持红十字会的活动。一方面,命出使英国大臣张德彝赴瑞士补签《日内瓦公约》,使中国取得了创办红十字会的资格。另一方面,5月24日,清政府还拨出帑银十万两,资助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帑银”就是国库中的银子。那时的清政府,民穷财尽,国库空虚,大权独揽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一下子拿出十万银两,实在是太难得了。这对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同仁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立即展开人道救援。对盛宣怀等三大臣来说,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其中最为紧要之事,有三大项:
一是筹款募捐。
东北救援,任重道远,设立分会,留养安置难民,花费巨大。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想到了盛宣怀。
盛宣怀是慈善界的领袖,募捐老手。3月15日,沈敦和、施则敬、任锡汾联名致函盛宣怀,将募捐启事、募捐公函稿呈请盛宣怀“核定”,以便分发各地,募集捐款。
3月17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办事董事在英国按察使署开会,通过了经盛宣怀核定的筹款办法八条,包括国内国外劝捐、轮船招商局允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免费乘坐和电报局对红十字会电报免费,等等。
3月19日,盛宣怀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和救助伤兵难民及筹款募捐办法,电告清政府外务部、商部,请求大力支持。十天后,“拨助捐款”的通电发往全国,声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是朝廷支持的人道组织,中英法德美五国合办,由钦差大臣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全权负责领导,恳请各省官绅,踊跃捐款,以救助东北同胞。
劝捐呼吁得到各省当局的积极响应,据《申报》报道,截止到5月16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广东捐助两万元,盛京将军增祺助银万两,两江总督拨库平银八千两,清江漕运总督三千两,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各万两,河南陕西各五千两,天津两万两等。
各地官绅对盛宣怀等创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助难胞深表钦佩,响应号召,量力资助。社会公众也纷纷伸出援手,场面感人。这使盛宣怀他们充满信心。
二是制定章程。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三大臣于6月28日联名致电外务部,请其致电驻英、俄、德、法、比、意、奥等国使臣,将各该国红十字会章程原文、译文,直接寄上海,以便参考。
就这样,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在盛宣怀等三大臣的指导下,7月12日制定出台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明章程》。这个 《暂行简明章程》共八条,对万国红会的宗旨、性质、任务、经费、分会等作了原则规定。
《章程》开宗明义,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是“中、英、法、德、美五中立国联合倡办,由中国政府知照两战国政府,转告战国军队将帅士卒,皆知此会,其名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其任务“专以医治战地因战被伤之战国及局外兵民,救护战地之无关战事因战被难人民”,具有鲜明的中立性。就是说,除了救护难民外,无论是交战双方的伤兵还是伤民,都会一视同仁加以救助
《章程》对救护行动的展开有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应由华董另拟,呈候咨部核奏,请旨饬行,合并声明”。意思是说,除公布这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明章程》外,《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由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方董事另外起草,呈递中央政府核准执行。“合并声明”,就是要强调说明五国合办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同时创建中国红十字会的事实。
虽然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由中国主办,盛宣怀等三大臣全权负责,但毕竟不是“中国红十字会”,因此想借此机会把中国红十字会创建起来。
6月13日,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三大臣致电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报告政府所给十万两帑银的使用办法,明确拨出五万两,作为“开办中国红十字会经费”。同时,嘱咐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等起草《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只是《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明章程》发布时《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没有拟好,所以才有“合并声明”的说明。
尽管如此,自从驻英公使张德彝受命赴瑞士“补签”《日内瓦公约》后,使用中国红十字会名号普遍而寻常,在与日俄交涉中,就是用的中国红十字会而不是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名称。在这里,中国红十字会显然是作为一个“实体”而存在了。
通过建章立制,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有章可循,保证了东北救援行动的有序推进。
三是建立分会。
上海是万国红十字会的大本营,但距离东北遥遥数千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如何方便、快捷、速效采取救护行动,不能不开动脑筋想办法。
按照国际惯例,红十字会总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设立分会。于是《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明章程》做出特别规定,在战地附近交通要道,由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董事推举中外人士,带上介绍信,前往设立分会就近开展伤兵难民的救护事宜。为慎重起见,印信由钦差大臣吕海寰、盛宣怀、吴重发给。
其实,在《章程》发布前,设立分会的计划就开始实施了。4月6日,营口(即牛庄)分会宣告成立,这是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东北设立的第一个分会。接着,新民屯、沟帮子、辽阳、开原、奉天、铁岭安暑河、海城、山海关、塘沽、烟台、金陵(南京)等地分会纷纷添设。
随着分会的不断设立,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迅速推开,而且成效显著。红十字救护“出险”行动,历时一年有余,131177名身陷险境的落难同胞得以转危为安。
常言道,“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日俄战争之后的赈济,对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而言,义不容辞。盛宣怀等丝毫不敢松懈。
事实上,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对灾民的赈济,不待“大兵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日俄战争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长达十九个月的时间里,东北人民损失惨重,约两万人在战火中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同胞失去家园,他们既是难民,同时又是灾民。因此在救护难民“出险”的同时,赈济灾民的行动也在推进中。


为此,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沈阳开办了“东三省协赈总局”,“所有赈款、赈粮、棉衣、药物一切要需,统由上海总会筹备,运送新民屯,转运至沈(阳)”调拨各处。各分会设置粥厂,煮粥赈饥。
东北冬天来得早。10月份开始,北风呼号,难胞衣不蔽体,受冻挨饿。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赶办棉衣五千袭,而后定做棉衣三万套,陆续运往东北散放,同时在《申报》等报刊发布《劝募东三省战地冬赈款项并棉衣启》《急募东三省棉衣启》《红十字会棉衣捐款》,号召民众伸出援手,引起广泛响应,天津妇女仁义会、牛庄妇女针线会建立起来,组织妇女穿针引线,为难胞送去温暖。
1905 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放赈持续进行,直到1906年9 月才告结束。近两年中,红十字会办事人员不辞劳苦,深入到灾区各地,会同地方官绅,散放赈粮,尽心尽职,在承德、兴仁、辽阳、海城、新民屯、彰武、盖平、开原、铁岭、昌图、怀德、奉化、康平、兴京、通化、怀仁、东平、西安、西丰、柳河、海龙、伊通、磐石、沈阳、牛庄、沟帮子、海参崴等地广施赈济。施赈范围共 27处,受赈人数达225138人,功勋卓著。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及其分会,救助日俄战灾,历时三载,救护出险、收治伤病、赈济安置,总人数达 46.7万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道主义赞歌。作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领袖人物之一,盛宣怀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5-7 14:30 , Processed in 1.1250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